1F
3F
4F
6F
  • 01

    历史文化保护

    更多
    收起

    唐家湾镇

    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北门户高新区。据考古发现,唐家湾镇是现今珠海最早有人类聚居的地方,曾是“中山模范县”的治所,被誉为“近代名人故乡”和“买办之乡”。这里曾经孕育出中...

    唐家湾镇.jpg

    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北门户高新区。据考古发现,唐家湾镇是现今珠海最早有人类聚居的地方,曾是“中山模范县”的治所,被誉为“近代名人故乡”和“买办之乡”。这里曾经孕育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唐廷枢,省港大罢工领导人苏兆征等著名人物。古镇的代表建筑有大型宅院唐绍仪故居、共乐园、望慈山房、会同栖霞仙馆,宗族祠堂13座,唐家三庙、淇澳祖庙,特色街道“白石街”,以及会同古村和淇澳白石街两个保存完整的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珠海是香山文化的发源地,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珠海已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历...

    历史文化保护.jpg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珠海是香山文化的发源地,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珠海已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框架体系,并先行先试,搭建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在全省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这幅壁挂模型集中展示珠海的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分布位置。目前,全市共有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9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39处市级传统村落。

    斗门镇

    斗门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斗门地区历代地方行政机关驻地,军事重镇和海防重地。被誉为“南宋皇室后裔聚居之地”和“著名侨乡”。“一皇一将一...

    斗门镇.jpg

    斗门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斗门地区历代地方行政机关驻地,军事重镇和海防重地。被誉为“南宋皇室后裔聚居之地”和“著名侨乡”。“一皇一将一家族”曾被用来描述宋朝皇族与斗门镇的历史渊源。“一皇”——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卫王赵昺,“一将”——宋末抗元名将张世杰,“一家族”就是指南宋皇室后裔赵氏家族。与之相关的还有极具抵御外侵格局、皇室生活品质的古老庄园——接霞庄,体现皇室后裔庄严气派的菉猗堂宗祠建筑群等等。此外,斗门镇港澳同胞华侨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斗门旧街和排山村。是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岭南古镇。

  • 02

    世界的珠海

    更多
    收起

    世界的珠海(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的条件下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您可以看到由港深、广佛、珠澳共同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珠海作为粤...

    世界的珠海1.jpg

    世界的珠海——在这幅巨大的壁挂模型上,您可以看到珠海“一带一路”的战略线路图,描绘出一幅互联互通的世纪蓝图。珠海因海得名,因海而兴。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积极开展与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 03

    开放之路

    更多
    收起

    1979-1987 先行探索

    1979年至1987年,珠海先行探索,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办了全国首家中外合作旅游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引入了第一项房地产工程——银海新村,还与港澳在旅游发展、...

    1979-1987.jpg

    1979年至1987年,珠海先行探索,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办了全国首家中外合作旅游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引入了第一项房地产工程——银海新村,还与港澳在旅游发展、食品生产、工业园区兴建等方面合作,比如新建了拱北宾馆、海滨新村等。1984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总公司与香港钜丰明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珠海啤酒厂有限公司,珠海提供土地、水电、劳力,香港方面提供资金引入啤酒厂生产设备,合作期限20年。同年,邓小平在珠海考察的第一站是香洲毛纺厂。作为国内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正式投产,堪称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最早萌芽企业之一。在准备离开之前,邓小平主动为珠海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这句平白如水的话,至今仍闪耀在珠海拱北口岸一块38米长的题字墙,成为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1988-1998 加速发展

    1988年至1998年,珠海拉开空间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珠海市吹响了向西部进军的号角,提出了“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为了唤...

    1988-1998.jpg

    1988年至1998年,珠海拉开空间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珠海市吹响了向西部进军的号角,提出了“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为了唤醒沉睡的港口,1990年,珠海开工建设连接高栏港与陆地的连岛大堤工程;第二年开始建设两个2万吨级码头;1992年又紧锣密鼓地修建打通珠海东西部的珠海大道,至1994年完工后,市区到高栏港的时间缩短至约一小时。这期间,珠海大桥、前山大桥、井岸大桥等交通设施也逐个建成开通。

    1999-2008 科学发展

    1999年至2008年,珠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东西“双城”框架。2000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提出“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定位。2003年1月,珠海在遵循“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定...

    1999-2008.jpg

    1999年至2008年,珠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东西“双城”框架。2000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提出“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定位。2003年1月,珠海在遵循“三基地一中心”的城市定位基础上又提出“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的发展战略,力图改变珠海东西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由金湾、高栏港、斗门组成,约占珠海面积三分之二的珠海西部地区工业由此进入快车道。建设开通了一批交通要道——包括江珠高速公路、珠港大道、昌盛大桥、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等,大步向西后,珠海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发展迅速。2003年珠海全市工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千亿级大关。2006年12月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正式运营,这一年,“工业强市”被写入珠海的发展战略。

    2009-2015 跨越发展

    2008年至2015年,珠海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2009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它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习近平总书记...

    2009-2015.jpg

    2009年至2015年,珠海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2009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它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珠海横琴,他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鼓励珠海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化粤澳合作,努力相互促进,互利共赢。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高新区等8个高新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珠海高新区实施“特色突围”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特色产业,构建了一批具有高新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2016-至今 湾区时代

    2016年至今,珠海将深化粤港澳合作,优化产业、交通和城市布局,打造湾区时代。2021年的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

    2016-至今.jpg

    2016年至今,珠海将深化粤港澳合作,优化产业、交通和城市布局,打造湾区时代。2021年的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40年间,珠海以交通基建为牵引,逐步推开城市发展格局,架起联通外界的开放桥梁。一步步从地理末梢,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

  • 04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

    更多
    收起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一)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珠海市一直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下面我们将通过详细解读各项规划,诠释珠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具...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一).jpg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珠海市一直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下面我们将通过详细解读各项规划,诠释珠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具体实践。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展区。这里向您全面展示了从1980年到2015年的珠海具有代表性的历版城市总规。从1980年第一版珠海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到2015年珠海已有五版城市总体规划。这些规划继承了千年的城市发展基础,有着前后相续的历史渊源,也体现每个发展时期的时代特色,突出不一样的城市定位。

    1980年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涵盖了市区总体规划和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奠定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和组团式城市布局的特点,其中有关园林绿化与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对珠海构建集约型、组团式空间格局和保护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并串联、延伸、体现在后几轮的规划中,成为珠海规划的一条主线。

    1988年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涵盖了市区总体规划和西区战略规划,这轮规划强化了珠海组团式布局的城市特点,构建“一主两翼”格局,奠定了城市组团的功能分区,沿海岸组团以商贸、风景旅游、生活居住为主,内侧组团以对外交通和工业开发为主,并将城市用地标准及各项设施的建设标准适当提高。确认了西区发展以先进的重工业为主,打造成为外向型国际型大工业建设项目的主要基地。

    1995年第三轮城市总规涵盖了市区总体规划和西区战略规划,这轮总规覆盖了珠海绝大部分陆域,规划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这一轮规划完成后全面拉开了珠海的城市框架。市区空间布局延续了上一版“一主两翼”的组团式格局,并增加了淇澳、香洲北、洪湾、横琴四个城市组团。陆域城市总体布局形成西沿崖门水道,中沿磨刀门水道,东沿珠江口的“东、中、西三条城市带”的新格局,极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二)

    2003年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市区和主城区两个区域,形成了“一主两副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主城区为核心,辐射金湾次中心城、斗门次中心城两个副中心,带动唐家湾新城组团...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二).jpg

    2003年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市区和主城区两个区域,形成了“一主两副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主城区为核心,辐射金湾次中心城、斗门次中心城两个副中心,带动唐家湾新城组团、横琴新城组团与东部群岛各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组团式拓展、东部城区更新改造、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及战略性资源的保护。

    2015年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延续《珠海城市概念空间发展规划》提出了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建立与空间结构相匹配的三级城市中心体系。抢抓机遇,将珠海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